为迎接国庆与中秋假期的到来,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9月30日,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平安伴我行,快乐度假期”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班会。学校党委书记邝力荣、校长唐鹏等全体校领导、各科室主要负责人、教研部部长深入联点班级,与师生共话假期安全,筑牢安全防线。
本次班会重点围绕交通安全与消防安全展开。班主任结合近期真实案例,向同学们系统讲解了假期中应特别注意的安全事项。在交通安全方面,强调了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重要性,提醒大家不乘坐无证车辆、骑行佩戴头盔、远离危险驾驶行为;在消防安全方面,重点讲解了家庭用电用火规范、火场自救逃生技巧及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树立“防患于未然”的防火意识。除上述重点内容外,班会还涵盖了防诈骗、食品卫生、网络安全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全面讲解,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防范能力。
为增强教育效果,各班还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同学们自编自演了交通安全情景短剧、消防应急演练等,在生动演绎中加深了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制定个人假期安全计划。班会最后,全体同学郑重写下安全承诺,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委书记邝力荣在参加商务2501班班会时,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要珍爱生命,重视安全,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醒大家要牢牢把握“五要”,构筑坚实的安全防线:一要提高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安全渗透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社交、出行的每一个细节中。大家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让“安全无小事”成为我们共同的座右铭。二要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防护技能。光有意识不够,还要有能力。要主动学习防火、防盗、防骗、防灾、急救、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安全演练,真正掌握在危急关头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的必要技能。三要知晓安全常识,规范日常行为。许多安全事故源于对基本常识的忽视。要熟悉安全基本常识,骑行要带头盔,喝酒不开车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从源头上消除潜在风险。四要懂得安全标识,识别风险警示。安全标识是无声的“安全语言”。要熟悉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消防疏散通道标识、应急设备指示等,在陌生环境中能快速识别潜在危险,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五要常思安全警示,做到警钟长鸣。“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经常关注各类安全事故案例通报,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引以为戒。要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查找身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防微杜渐,让安全的警钟在耳边长鸣。同时,要坚决做到“五不要”,守住安全行为的底线:一是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不要做。法律是行为的底线,也是安全的保障。要自觉学法、懂法、守法,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行为,都可能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必须坚决抵制和杜绝。二是有安全隐患的事不要做。 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活动、场所、设备,要保持高度警觉。不冒险作业,不盲目涉足危险区域,不参与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危险运动,珍视生命,绝不拿生命安全当儿戏。三是危害他人的事不要做。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可能危及他人。要树立集体安全意识,不做可能对同学、老师或他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事情,共同维护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四是天下掉馅饼的事不要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对于各种看似“免费”“优惠”“轻松获利”的陷阱,如传销、非法借贷、网络诈骗等,要保持高度警惕,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避免因贪图小利而吃大亏,甚至陷入安全危机。五是明确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不要做。要明确知晓并严格遵守国家对于特定年龄段人群的行为规范和法律限制。对于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青少年或特定人群参与的活动(如酗酒、赌博、进入不适宜场所等),要自觉远离,恪守行为准则。
校长唐鹏在参加数模2502班班会时强调:安全是人生的底色,应始终绷紧安全弦,牢记安全课,做好应对措施。同时还强调了“1530”安全警示机制的重要性,应融入日常的安全习惯,要求班主任和同学们坚持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进行安全提醒和教育,做到安全教育常态化、警钟长鸣,让安全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首先,安全第一绝不是口号与标语,其次,无知无畏绝不是勇敢和自信,再者,注重防范绝不是多此一举。大家要做到:平平安安回家。当好自身安全“第一责任人”,离校前务必做好全方位安全自查。高高兴兴过节。争做家庭安全“守护者”,将安全意识带回家中,主动与父母家人交流安全知识,守护好家庭的幸福与安宁。安安全全返校。合理安排返程,注意旅途安全。
此次主题班会不仅强化了学生“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也为大家平安、健康、充实度过假期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将持续筑牢校园安全基础,护航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线报名
APPLICATION
Free course or class
招生热线
0731-85649066